艾灸治疗月经不调
导读:月经不调,也称月经失调,是一种常见妇科病,表现为月经周期出血量异常,或者月经前、经期时腹痛。从中医的角度讲,月经不调与肝、脾、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、气血阴阳失调有关,与妇女的“气少血多”的生理特点也有联系。艾灸运用经络原理,从以下穴位中取3~4穴,进行温和灸,可以调经止痛,疏经活络。
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:三阴交穴、血海穴、肾俞穴、涌泉穴、气海穴、归来穴、太溪穴、肝俞穴、脾俞穴
一般施灸
三阴交穴
三阴交位置: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尖直上3寸(4横指宽)、胫骨内侧缘后方,左右腿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宜采用温和灸。取坐位,手执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,以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日灸1次,每次灸3~15分钟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功效:调理气血。
血海穴
血海穴位置: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,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(3横指宽)、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,左右腿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采用温和灸的方法。取坐位,手执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处施灸,以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日灸1~2次,每次灸20分钟。
功效:养血润燥。
肾俞穴
肾俞穴位置: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2横指宽)处,左右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宜采用温和灸。被施灸者取俯卧位,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,距皮肤1.5~3厘米,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日或隔日灸1次,每次灸15分钟。
功效:调和气血。
辨证加灸
症状:月经提前。
涌泉穴
涌泉穴位置: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,第2、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处,左右脚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采用温和灸的方法。取坐姿,手执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,以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日灸1次,每次灸3~15分钟。
功效:温阳益气,通络活血。
气海穴
气海穴位置: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.5寸(2横指宽)处。
施灸方法:采用温和灸。被施灸者取仰卧位,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处施灸,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日灸1次,每次灸3~15分钟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
功效:温阳益气,扶正固本。
症状:月经延迟。
归来穴、太溪穴
归来穴位置: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,距前正中线2寸(3横指宽)处,左右各有一穴;
太溪穴的位置: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,左右脚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宜温和灸。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,手执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施灸。
施灸时间:经期或经后施灸,每穴每日灸1次,每次灸3~15分钟。
功效:调和气血,滋阴补肾。
症状:经无定期。
肝俞穴
肝俞穴位置:肝俞穴位于背部,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2横指宽)处,左右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宜采用温和灸。被施灸者取坐位或俯卧位,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处施灸,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每日或隔日灸1次,每次灸15~30分钟。
功效:促进血液循环。
脾俞穴
脾俞穴位置: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2横指宽)处,左右各有一穴。
施灸方法:宜采用温和灸。被施灸者取坐位或俯卧位,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,对准穴位,距皮肤1.5~3厘米处施灸,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、舒适为度。
施灸时间:每日或隔日灸1次,每次灸15~30分钟。
功效:利湿升清,濡养气血。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