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药方;小小穴位战风寒,活血通络保平安!
[导读]元旦一到,寒字当头。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中医认为:冬天风邪、寒邪、湿邪三邪一起侵犯人体关节,造成疼痛,就叫老寒腿。治疗老寒腿最简单的办法也就是袪寒。
今天先为大家推荐一道适合冬季的药膳:当归羊肉白萝卜煲。
药材:当归5克、细辛2克。
食材:羊肉250克、白萝卜250克、香菇20克、香菜20克。
调味料:葱、姜、料酒、白胡椒粉、盐、白糖。
当归的作用主要是补气补血,(尤其是产后体虚的人,多吃黄芪、当归)。羊肉有温热的性质。冬吃萝卜夏吃姜;不用医生开药方。大家都喜欢萝卜做汤,这里面有几个作用:1、萝卜配合羊肉,能稍稍减弱羊肉的温热性质,使它不至于太过。2、白萝卜在中医中跟土有关系,对脾胃消化有帮助。3、羊肉吃了不容易消化,萝卜对肉类能能帮助消化吸收。
制作方法:
1、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,白萝卜去皮切成菱形块,泡发的香姑切成片,香菜切段,葱、姜切好后备用。
2、将锅里倒入鸡汤,放入切好的羊肉,加入葱段、姜片,料酒适量,大火烧开后,用中火煮35分钟,然后放入泡好的当归、细辛(当归、细辛都要提前泡30分钟。
3、把切好的白萝卜、香姑放入锅中,再加入少许白胡椒粉、盐、白糖调味。用小火煮10分钟。(羊肉煲里加入适量的白胡椒粉可以去腻提鲜)4、最后加入香菜,当归羊肉白萝卜煲就完成了。
提示:感冒、发热、高血压患者禁食。
中医里的六气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,当它们是正常的,自然界需要的,适合人体的,它就叫六气,如果它们没有按照时节,在这个季节不应该发生的,或发生的太过了,不正常了,就叫六邪。
凉是冷之始,寒是冷之极。寒的特点:
首先,寒为阴邪。由于寒邪这个特点,有比较凉的,背面的,不朝着太阳的,冷到一定程度会结冰。这都是寒邪的特点。
第二、寒邪是凝滞的。水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是流动的,在天冷的情况下就该结冰了,或水流的速度减慢了,凝的概念就是“速度减慢了”,“滞”是呆在那儿。天非常冷,水不流了。古人就想这和我们血管里的血液很像,血液也是流动的,当外面的天气转凉变寒的时候,血液的流动速度就像水流一样也会减缓。当血流速度减慢的时候,就会不通则痛。
第三、寒为收引。收是收缩,关节遇到寒之后,使我们的关节活动没有那么灵敏,关节没有完全打开,收缩了。
中医说: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。离开寒冷的地方,到暖和的地方,不要让毛孔过度的打开,体内的阳气就能稳固存在于体内。比如蒸桑拿,适度的蒸桑拿能促进血液循环、促进新陈代谢,如果温度特别高,蒸的时候很长,体内的汗会大量流失,电解质会随着水液的代谢排出体外,从中医上来讲,人体很多有用的东西(阳气等)也都会随着汗液流失、排出体外的过程当中而耗散掉。所以当过度的开泄皮肤,让毛孔张开,但还没有完全合上的时候,外面的寒邪进入体内就会引起疾病。
大家都知道老寒腿是长时间受寒引起腿疼痛的症状,寒邪侵袭的部位不同,会引起的症状也不同。中医说:风、寒、湿三邪合起来造成的疾病叫:痹症,尤其是大的关节部位。西医认为老寒腿与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骨性关节炎等是相关的。它的致病原因,教科书上一般认为它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系,也认为是一种炎性的反应,就需要解热镇痛,像:阿司匹林等的药会常用到老寒腿上。
中医认为:冬天风邪、寒邪、湿邪三邪一起侵犯人体关节,造成疼痛,就叫老寒腿。治疗老寒腿最简单的办法也就是袪寒。多穿条裤子,找暖和的地方暖和等。
中医治疗老寒腿的方法,像非药物疗法中,可以选取一些就近的穴位,再根据辩证相应经脉上的情况。配合一些比如说艾灸、热灯的烤、理疗一起来促进。从内科的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上可以选一些温热的药,甚至像一些附子等能使热性的药物驱散体内的寒邪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冬天袪风袪寒的穴位按摩方法:
有一些按摩保健穴位:犊鼻穴、足三里穴、阳陵泉穴。治疗老寒腿效果很好,艾灸的效果更好。这里再补充一下艾灸的作用:温经散寒,用做灸法的材料是艾叶,艾叶有温通的作用,在施灸的过程中能袪除人体的寒邪,鼓舞人体阳气,打通经络气血运行。
犊鼻穴的位置:膑骨下面的膑韧带两旁有两个眼儿,外侧的叫:外膝眼,又叫犊鼻穴。
这个地方易受风,揉这个穴位就可以袪风散寒、活血通络,治疗膝关节疼痛效果非常好。手法:按揉或敲打这个穴位,力度酸胀感为宜,三到五分钟。提前按揉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。
足三里穴这个穴位还有一句打油诗“一个足三里能顶半只老母鸡”。按准了会有特别明显的酸痛感。晚上睡前按揉10至20下,力度微微酸痛就可以了。
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,第一健脾胃。第二它在膝关节周围,对膝关节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尤其老年性的退行性关节炎,气血不足。
阳陵泉穴的位置:膝关节外侧下方有一个腓骨小头,骨头高点下方有一个窝,也就是足三里的斜后方。陵当秋讲,泉指:水液、血液、津液,按揉可以滋润我们的膝关节,缓解老化。手法:按揉或敲陵陵泉穴都可以。
【免责忠告】本站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。